當秋陽把山野染成醇厚的金,當桂香在晚風里釀出清甜,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,便踏著落葉的沙沙聲如約而至。這是屬于中國人的“老人節”,更是一場與秋日、與歲月的溫柔對話。
古人過重陽,總少不了“三事”:登高、賞菊、插茱萸。彼時的文人墨客,會攜一壺菊花酒,沿著山路向上,將層林盡染的秋景收進眼底,把對遠方親友的思念寄往云端——“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,王維的詩句,讓這份登高時的牽掛,成了刻在文化里的共鳴。而尋常人家,會把茱萸枝插在門窗上,盼著這秋日草木能驅邪避災;也會采來菊花,或釀成酒,或泡成茶,在微醺的香氣里,感受秋日獨有的清歡。
如今的重陽,少了幾分古人的儀式感,卻多了幾分貼近生活的暖意。超市里的重陽糕擺上了顯眼位置,軟糯的米糕裹著豆沙或果仁,咬一口滿是甜香,那是晚輩對長輩“步步高升”的祝福;公園里,老人們三五成群,有的在樹下打太極,有的圍坐在一起唱老歌,陽光落在他們銀白的發絲上,鍍上一層溫暖的光;遠方的子女,也會在這一天撥通家里的電話,哪怕只是一句“爸媽,天涼了多添件衣”,也能讓牽掛跨越山海。
重陽從不是一個只關乎懷舊的節日,它更像一個溫柔的提醒:別讓忙碌偷走陪伴的時光。不必非要登高望遠,也不必刻意準備厚禮,陪父母逛一次菜市場,聽他們講一講過去的故事,或是幫他們把手機字體調大一點,這些細碎的小事,都是對“敬老”最好的詮釋。
秋意漸濃,歲月漸深,愿每一個重陽,都有人伴你賞盡萬山紅遍,愿每一刻皆美好。長輩們都能在時光里被溫柔以待,歲歲常安康,年年皆如意。(明威公司 楊邵華)